首頁 > 傳統國學 > 古文名著 > 老子《道德經》:第四十四章賞析以及其延伸閱讀

老子《道德經》:第四十四章賞析以及其延伸閱讀

來源:歷史趣聞網    閱讀: 9.36K 次
字號:

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

手機查看

《道德經》,春秋時期老子(李耳)的哲學作品,又稱《道德真經》、《老子》、《五千言》、《老子五千文》,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,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。道德經分上下兩篇,原文上篇《德經》、下篇《道經》,不分章,後改爲《道經》37章在前,第38章之後爲《德經》,並分爲81章。那麼今天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老子的《道德經》第四十四章,一起來看看吧!

[原文]

名與身孰親?身與貨孰多①?得與亡孰病②?甚愛必大費③,多藏必厚亡④。故知足不辱⑤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。

老子《道德經》:第四十四章賞析以及其延伸閱讀

[譯文]

聲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樣更爲親切?生命和貨利比起來哪一樣更爲貴重?獲取和丟失相比,哪一個更有害?過分的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;過於積斂財富,必定會遭致更爲慘重的損失。所以說,懂得滿足,就不會受到屈辱;懂得適可而止,就不會遇見危險;這樣纔可以保持住長久的平安。

[註釋]

1、多:輕重的意思;貨,財富。

2、得:指名利;亡,指喪失性命;病,有害。

3、甚愛必大費:過於愛名就必定要付出很大的耗費。

4、多藏必厚亡:豐厚的藏貨就必定會招致慘重的損失。

5、知足不辱:今本沒有“故”字,據帛書補之。

老子《道德經》:第四十四章賞析以及其延伸閱讀 第2張

[延伸閱讀1]王弼《道德經注》

名與身孰親?

尚名好高,其身又疏。

身與貨孰多?

貪貨無厭,其身必少。

得與亡孰病?

得多利而亡其身,何者爲病也?

是故甚愛必大費,多藏必厚亡。

甚愛不與物通,多藏不與物散。求之者多,攻之者衆,爲物所病,故大費厚亡也。

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。

[延伸閱讀2]蘇轍《老子解》

名與身執親?身與貨孰多?

先身而後名,貴身而賤貨,猶未為忘我也。夫忘我者,身且不有,而況於名與貨乎?然貴以身為天下,非忘我不能。故使天下知名之不足親,貨之不足多,而後知貴身,知貴身,而後知忘我,此老子之意也。

得與亡孰病?

不得者以亡為病,及其既得而息失,則病又有甚於亡者。惟齊有無,均得喪,而後無病也。

是故甚愛必大費,多藏必厚亡。

愛之甚,則幾可以求之者無所不為,能無費乎?藏之多,則攻之者叉眾,能無亡乎?

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。

詩詞名句
成語典故
神話故事
傳統文化
古文名著
姓氏文化
歇後語
對聯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