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傳統國學 > 古文名著 > 老子《道德經》:第二十九章賞析以及其延伸閱讀

老子《道德經》:第二十九章賞析以及其延伸閱讀

來源:歷史趣聞網    閱讀: 5.58K 次
字號:

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

手機查看

《道德經》,春秋時期老子(李耳)的哲學作品,又稱《道德真經》、《老子》、《五千言》、《老子五千文》,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,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。道德經分上下兩篇,原文上篇《德經》、下篇《道經》,不分章,後改爲《道經》37章在前,第38章之後爲《德經》,並分爲81章。那麼今天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老子的《道德經》第三十二章,一起來看看吧!

[原文]

道常無名,樸①。雖小②,天下莫能臣③。候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賓④。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,民莫之令而自均⑤。始制有名⑥,名亦既有,夫亦將知止,知止可以不殆⑦。譬道之在天下,猶川穀之於江海⑧。

老子《道德經》:第二十九章賞析以及其延伸閱讀

[譯文]

“道”永遠是無名而質樸的,它雖然很小不可見,天下沒有誰能使它服從自己。侯王如果能夠依照“道”的原則治理天下,百姓們將會自然地歸從於它。天地間陰陽之氣相合,就會降下甘露,人們不必指使它而會自然均勻。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種管理體制,制定各種制度確定各種名分,任命各級官長辦事。

名分既然有了,就要有所制約,適可而止,知道制約、適可而止,就沒有什麼危險了。“道”存在於天下,就像江海,一切河川溪水都歸流於它,使萬物自然賓服。

[註釋]

1、無名、樸:這是指“道”的特徵。

2、小:用以形容“道”是隱而不可見的。

3、莫能臣:臣,使之服從。這裏是說沒有人能臣服它。

4、自賓:賓,服從。自將賓服於“道”。

5、自均:自然均勻。

6、始制有名:萬物興作,於是產生了各種名稱。名,即名分,即官職的等級名稱。

7、可以不殆:不殆,沒有危險。

8、猶川穀之於江海:之於,流入;一說正文應爲“道之在天下,譬猶江海之與川穀”。

老子《道德經》:第二十九章賞析以及其延伸閱讀 第2張

[延伸閱讀1]王弼《道德經注》

道常無名,天下莫能臣也。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賓。

道無形不繫,常不可名,以無名爲常,故曰道常無名也。樸之爲物,以無爲心也,亦無名,故將得道,莫若守樸。夫智者可以能臣也,勇者可以武使也,巧者可以事役也,力者可以重任也,樸之物,憤然不偏,近於無有,故曰莫能臣也。抱朴爲無,不以物累其真,不以欲害其神,則物自賓而道自得也。

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,民莫之令而自均。

言天地相合,則甘露不求而自降;我守其真性無爲,則民不令而自均也。

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。夫亦將知止,知止所以不始。

始制,謂樸散始爲官長之時也。始制官長,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,故始制有名也。過此以往,將爭錐刀之末,故曰名亦既有。夫亦將知止也,遂任名以號物,則失治之母也,故知止所以不殆也。譬道之在天下,猶川穀之與江海。

川穀之以求江與海,非江海召之,不召不求而自歸者。世行道於天下者,不令而自均,不求而自得,故曰猶川穀之與江海也。

[延伸閱讀2]蘇轍《老子解》

道常無名。樸雖小,天下不敢臣。侯王若能守,萬物將自賓。

樸,性也。道常無名,則性亦不可名矣。故其為物,舒之無所不在,而斂之不盈毫末,此所以雖小而不可臣也。故匹夫之賤守之,則塵垢枇糠足以陶鑄堯舜;而侯王之尊不能守,則萬物不賓矣。

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,人莫之令而自均。

沖氣升降,相合為一,而降甘露,胞然被於萬物,無不均遍。聖人體至道以應諸有,亦露之無不及者,此所以能賓萬物也。

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,夫亦將知止,知止所以不殆。

聖人散樸為器,因器制名,豈其徇名而忘樸、逐末而喪本哉?蓋亦知復於性,是以乘萬變而不殆也。

譬道之在天下,猶川穀之與江海。

江海,水之鍾也。川穀,水之分也。道,萬物之宗也。萬物,道之末也。皆水也,故川穀歸其所鍾;皆道也,故萬物賓其所宗。

詩詞名句
成語典故
神話故事
傳統文化
古文名著
姓氏文化
歇後語
對聯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