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傳統國學 > 古文名著 > 老子《道德經》:第十六章賞析以及其延伸閱讀

老子《道德經》:第十六章賞析以及其延伸閱讀

來源:歷史趣聞網    閱讀: 2.79W 次
字號:

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

手機查看

《道德經》,春秋時期老子(李耳)的哲學作品,又稱《道德真經》、《老子》、《五千言》、《老子五千文》,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,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。道德經分上下兩篇,原文上篇《德經》、下篇《道經》,不分章,後改爲《道經》37章在前,第38章之後爲《德經》,並分爲81章。那麼今天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老子的《道德經》第十六章,一起來看看吧!

[原文]

致虛極,守靜篤①;萬物並作②,吾以觀復③。夫物芸芸④,各復歸其根。歸根⑤曰靜,靜曰⑥覆命⑦。覆命曰常⑧,知常曰明⑨。不知常,妄作兇。知常容⑩,容乃公,公乃全⑾,全乃天⑿,天乃道,道乃久,沒身不殆。

老子《道德經》:第十六章賞析以及其延伸閱讀

[譯文]

盡力使心靈的虛寂達到極點,使生活清靜堅守不變。萬物都一齊蓬勃生長,我從而考察其往復的道理。那萬物紛紛芸芸,各自返回它的本根。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靜,清靜就叫做復歸於生命。復歸於生命就叫自然,認識了自然規律就叫做聰明,不認識自然規律的輕妄舉止,往往會出亂子和災兇。認識自然規律的人是無所不包的,無所不包就會坦然公正,公正就能周全,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“道”,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長久,終身不會遭到危險。

[註釋]

①致虛極,守靜篤:虛和靜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寧靜狀態,但由於外界的干擾、誘惑,人的私慾開始活動。因此心靈蔽塞不安,所以必須注意"致虛"和"守靜",以期恢復心靈的清明。極、篤,意爲極度、頂點

②作:生長、發展、活動。

③復:循環往復。

④芸芸:茂盛、紛雜、繁多。

⑤歸根:根指道,歸根即復歸於道。

⑥靜曰:一本作"是謂"。

⑦覆命:復歸本性,重新孕育新的生命。

⑧常:指萬物運動變化的永恆規律,即守常不變的規則。

⑨明:明白、瞭解。

⑩容:寬容、包容。

⑾全:周到、周遍。

⑿天:指自然的天,或爲自然界的代稱。

老子《道德經》:第十六章賞析以及其延伸閱讀 第2張

[延伸閱讀]王弼《道德經注》

致虛極,守靜篤。

言致虛物之極,篤守靜物之真正也。

萬物並作,

動作生長。

吾以觀復。

以虛靜觀其反覆。凡有起於虛,動起於靜,故萬物雖並動作,卒復歸於虛靜,是物之極篤也。

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。

各反其所始也。

歸根曰靜,是謂覆命,覆命曰常,

歸根則靜,故曰靜。靜則覆命,故曰覆命也。覆命則得性命之常,故曰常也。

知常曰明。不知常,妄作兇。

常之爲物,不偏不彰,無皦昧之狀,溫涼之象,故曰知常曰明也。唯此復乃能包通萬物,無所不容。失此以往,則邪入乎分,則物離其分,故曰不知常,則妄作兇也。

知常容,

無所不包通也。

容乃公,

無所不包通,則乃至於蕩然公平也。

公乃王,

蕩然公平,則乃至於無所不周普也。

王乃天,

無所不周普,則乃至於同乎天也。

天乃道,

與天合德,體道大通,則乃至於極虛無也。

道乃久,

窮極虛無,得道之常,則乃至於不有極也。

沒身不殆。

無之爲物,水火不能害,金石不能殘。用之於心,則虎兕無所投其齒角,兵戈無所容其鋒刃,何危殆之有乎?

詩詞名句
成語典故
神話故事
傳統文化
古文名著
姓氏文化
歇後語
對聯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