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傳統國學 > 古文名著 > 老子《道德經》:第六十三章賞析以及其延伸閱讀

老子《道德經》:第六十三章賞析以及其延伸閱讀

來源:歷史趣聞網    閱讀: 1.45W 次
字號:

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

手機查看

《道德經》,春秋時期老子(李耳)的哲學作品,又稱《道德真經》、《老子》、《五千言》、《老子五千文》,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,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。道德經分上下兩篇,原文上篇《德經》、下篇《道經》,不分章,後改爲《道經》37章在前,第38章之後爲《德經》,並分爲81章。那麼今天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老子的《道德經》第六十三章,一起來看看吧!

[原文]

爲無爲,事無事,味無味①。大小多少②。報怨以德③。圖難於其易,爲大於其細;天下難事,必作於易;天下大事,必作於細。是以聖人終不爲大④,故能成其大。夫輕諾必寡信,多易必多難。是以聖人猶難之,故終無難矣。

老子《道德經》:第六十三章賞析以及其延伸閱讀

[譯文]

以無爲的態度去有所作爲,以不滋事的方法去處理事物,以恬淡無味當作有味。大生於小,多起於少。處理問題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,實現遠大要從細微的地方入手。天下的難事,一定從簡易的地方做起;天下的大事,一定從微細的部分開端。因此,有“道”的聖人始終不貪圖大貢獻,所以才能做成大事。那些輕易發出諾言的,必定很少能夠兌現的,把事情看得太容易,勢必遭受很多困難。因此,有道的聖人總是看重困難,所以就終於沒有困難了。

[註釋]

1、爲無爲,事無事,味無味:此句意爲把無爲當作爲,把無事當作事,把無味當作味。

2、大小多少:大生於小,多起於少。另一解釋是大的看作小,小的看作大,多的看作少,少的看作多,還有一說是,去其大,取其小,去其多,取其少。

3、報怨以德:此句當移至七十九章“必有餘怨”句後,故此處不譯。

4、不爲大:是說有道的人不自以爲大。

老子《道德經》:第六十三章賞析以及其延伸閱讀 第2張

[延伸閱讀1]王弼《道德經注》

爲無爲,事無事,味無味。

以無爲爲居,以不言爲教,以恬淡爲味,治之極也。

大小多少。報怨以德。

小怨則不足以報,大怨則天下之所欲誅,順天下之所同者,德也。

圖難於其易,爲大於其細。天下難事必作於易,天下大事必作於細。是以聖人終不爲大,故能成其大。夫輕諾必寡信,多易必多難,是以聖人曰猶難之,以聖人之才,猶尚難於細易,況非聖人之才,而欲忽於此乎?故曰猶難之也。

故終無難矣。

[延伸閱讀2]蘇轍《老子解》

為無為,事無事,味無味。大小多少,報怨以德。

聖人為無為,故無所不為;事無事,故無所不事;味無味,故無所不味。其於大小多少,一以道遇之而已。蓋人情之所不忘者,怨也。然及其

愛惡之情忘,則雖報怨,猶報德也。圖難於其易,為大於其細,天下難事必作於易,天下大事必作於細。是以聖人終不為大,故能成其大。夫輕諾必寡信,多易必多難,是以聖人由難之,故終無難。

世人莫不畏大而侮小,難多而易少。至於難而後圖,大而後為,則事常不濟矣。聖人齊大小,一多少,無所不畏,無所不難,而安有不濟者哉?

詩詞名句
成語典故
神話故事
傳統文化
古文名著
姓氏文化
歇後語
對聯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