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傳統國學 > 古文名著 > 哲學名作《莊子》:雜篇·列禦寇(2)原文及白話譯文

哲學名作《莊子》:雜篇·列禦寇(2)原文及白話譯文

來源:歷史趣聞網    閱讀: 1.63W 次
字號:

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

手機查看

《莊子》,又稱《南華經》,是戰國後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的一部道家學說彙總,是道家學派經典著作,與老子》《周易》合稱“三玄”。《莊子》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、藝術、美學、審美觀等,其內容豐富,博大精深,涉及哲學、人生、政治、社會、藝術、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。《莊子》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,更是文學、審美學上的寓言傑作典範。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,接着往下看吧。

《列禦寇》出自《莊子·雜篇》,“列禦寇”本是一人名,這裏用作篇名。全篇由許多小故事夾着議論組合而成。內容很雜,其間也無內在聯繫,不過從主要段落看,主要是闡述忘我的思想,人生在世不應炫耀於外,不應求仕求祿,不應追求智巧,不應貪功圖報。

莊子·雜篇·列禦寇(2)

“鄭人緩也,呻吟裘氏之地。祗三年而緩爲儒。河潤九里,澤及三 族,使其弟墨。儒墨相與辯,其父助翟。十年而緩自殺。其父夢之曰 :‘使而子爲墨者,予也,闔嘗視其良?既爲秋柏之實矣。’夫造物 者之報人也,不報其人而報其人之天,彼故使彼。夫人以己爲有以異 於人,以賤其親。齊人之井飲者相捽也。故曰:今之世皆緩也。自是 有德者以不知也,而況有道者乎!古者謂之遁天之刑。聖人安其所安, 不安其所不安;衆人安其所不安,不安其所安。

哲學名作《莊子》:雜篇·列禦寇(2)原文及白話譯文

莊子曰:‘知道易,勿言難。知而不言,所以之天也。知而言之 ,所以之人也。古之人,天而不人。’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,單千 金之家,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。聖人以必不必,故無兵;衆人以不必必之,故多兵。順於兵,故行有求。兵,恃之則亡。

小夫之知,不離苞苴竿牘,敝精神乎蹇淺,欲兼濟道物,太一形虛。若是者,迷惑於宇宙,形累不知太初。彼至人者,歸精神乎無始,而甘冥乎無何有之鄉。水流乎無形,發泄乎太 清。悲哉乎!汝爲知在毫毛而不知大寧。”

哲學名作《莊子》:雜篇·列禦寇(2)原文及白話譯文 第2張

白話譯文

鄭國有個名叫緩的人在裘氏地方吟詠誦讀,只用了三年就成了儒生,像河水滋潤沿岸的土地一樣潤澤着廣遠的地方,他的恩惠還施及三族,並且使他的弟弟成爲墨家的學人。儒家、墨家不能相容而相互爭辯,緩的父親則站在墨家一邊。過了十年緩憤而自殺,他的父親夢見他說:“讓你的兒子成爲墨家,還是我的功勞。怎麼不看看我的墳墓,我已變成秋天的柏樹而結出了果實!”造物者所給予人們的,不會賦予人的才智和能力而是賦予人們的自然本性。緩的弟弟具備了墨家的稟賦因而能使他成爲墨家學人。緩總認爲自己有什麼與衆不同的地方纔這樣輕侮他的父親,就跟齊人自以爲挖井有功而與飲水的人抓扯扭打一樣,看來如今社會上的人差不多都是像緩這樣貪天之功以爲己有的人。自以爲生活中總是這樣,有德行的人卻並不知道這樣的情況,更何況是有道的人啊!古時候人們稱這種貪天之功的做法是違背自然規律而受到刑戮。聖哲的人安於自然,卻不適應人爲的擺佈;普通人習慣於人爲的擺佈,卻不安於自然。

哲學名作《莊子》:雜篇·列禦寇(2)原文及白話譯文 第3張

莊子說:“瞭解道容易,不去談論卻很困難。瞭解了道卻不妄加談論,這是通往自然的境界;瞭解了道卻信口談論,這是走向人爲的塵世。古時候的人,體察自然而不追求人爲。”朱泙漫向支離益學習屠龍的技術,耗盡了千金的家產,三年後學成技術卻沒有什麼機會可以施展這樣的技巧。聖哲的人對於必然的事物不與人持拗固執,所以總是沒有爭論;普通人卻把非必然的東西看作必然,因而總是爭論不休。曲從於紛爭,總是因爲一舉一動都有所追求,紛爭,依仗於它到頭來只會自取滅亡。

世俗人的聰明作法,離不開贈與酬答,在淺薄的事情上耗費精神,一心想着兼濟天下疏導萬物,滿以爲這就可以達到混沌初開、物我相融的境界。像這樣的人,早已被浩瀚的宇宙所迷惑,身形勞苦拘累卻並不瞭解混沌初始的真諦。那些道德修養極高的人,讓精神迴歸到鴻蒙初開的原始狀態,甘願休眠在沒有任何有形事物的世界。像水流一樣隨順無形,自然而然地流淌在清虛空寂的境域。可悲啊!世俗人把心思用在毫毛瑣事上,卻一點也不懂得寧靜、自然和無爲。

詩詞名句
成語典故
神話故事
傳統文化
古文名著
姓氏文化
歇後語
對聯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