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傳統國學 > 古文名著 > 哲學名作《莊子》:雜篇·漁父(1)原文及白話譯文

哲學名作《莊子》:雜篇·漁父(1)原文及白話譯文

來源:歷史趣聞網    閱讀: 3.4K 次
字號:

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

手機查看

《莊子》,又稱《南華經》,是戰國後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的一部道家學說彙總,是道家學派經典著作,與老子》《周易》合稱“三玄”。《莊子》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、藝術、美學、審美觀等,其內容豐富,博大精深,涉及哲學、人生、政治、社會、藝術、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。《莊子》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,更是文學、審美學上的寓言傑作典範。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,接着往下看吧。

《漁父》出自《莊子·雜篇》,“漁父”爲一捕魚的老人,這裏用作篇名。篇文通過“漁父”對孔子的批評,指斥儒家的思想,並藉此闡述了“持守其真”、還歸自然的主張。本篇歷來也多有指責,認爲是僞作,但本篇的思想跟莊子一貫的主張還是有相通之處,對儒家的指責不如《胠篋》、《盜跖》那麼直接、激烈,守真和受於天的思想也與內篇的觀點相一致,而且漁父本身就是一隱道者的形象,因而仍應看作是莊派學說的後學之作。

哲學名作《莊子》:雜篇·漁父(1)原文及白話譯文

莊子·雜篇·漁父(1)

孔子游乎緇帷之林,休坐乎杏壇之上。弟子讀書,孔子絃歌鼓琴。奏曲未半,有漁父者,下船而來,鬚眉交白,被髮揄袂,行原以上,距陸而止,左手據膝,右手持頤以聽。曲終而招子貢、子路二人俱對。

客指孔子曰:“彼何爲者也?”子路對曰:“魯之君子也。”客問其族。子路對曰:“族孔氏。”客曰:“孔氏者何治也?”子路未應,子貢對曰:“孔氏者,性服忠信,身行仁義,飾禮樂,選人倫。上以忠於世主,下以化於齊民,將以利天下。此孔氏之所治也。”又問曰:“有土之君與?”子貢曰:“非也。”“侯王之佐與?”子貢曰:“非也。”客乃笑而還行,言曰:“仁則仁矣,恐不免其身。苦心勞形以危其真。嗚呼!遠哉,其分於道也。”

哲學名作《莊子》:雜篇·漁父(1)原文及白話譯文 第2張

白話譯文

孔子游觀來到名叫緇帷的樹林,坐在長有許多杏樹的土壇上休息。弟子們在一旁讀書,孔子在彈琴吟唱。曲子還未奏完一半,有個捕魚的老人下船而來,鬍鬚和眉毛全都白了,披着頭髮揚起衣袖,沿着河岸而上,來到一處高而平的地方便停下腳步,左手抱着膝蓋,右手托起下巴聽孔子彈琴吟唱。曲子終了漁父用手招喚子貢、子路,兩個人一起走了過來。

漁父指着孔子說:“他是幹什麼的?”子路回答說:“他是魯國的君子。”漁父問孔子的姓氏。子路回答:“姓孔”。漁父說:“孔氏鑽研並精通什麼學問?”子路還未作答,子貢說:“孔氏這個人,心性敬奉忠信,親身實踐仁義,修治禮樂規範,排定人倫關係,對上來說竭盡忠心於國君,對下而言施行教化於百姓,打算用這樣的辦法造福於天下。這就是孔氏鑽研精習的事業。”漁父又問道:“孔氏是擁有國土的君主嗎?”子貢說:“不是”。漁父接着問道:“是王侯的輔臣嗎?”子貢說:“也不是”。漁父於是笑着背轉身去,邊走邊說道:“孔氏講仁真可說是仁了,不過恐怕其自身終究不能免於禍患;真是折磨心性勞累身形而危害了他自己的自然本性。唉,他離大道也實在是太遠太遠了!”

詩詞名句
成語典故
神話故事
傳統文化
古文名著
姓氏文化
歇後語
對聯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