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傳統國學 > 古文名著 > 哲學名作《莊子》:雜篇·盜跖(3)原文及白話譯文

哲學名作《莊子》:雜篇·盜跖(3)原文及白話譯文

來源:歷史趣聞網    閱讀: 2.69W 次
字號:

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

手機查看

《莊子》,又稱《南華經》,是戰國後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的一部道家學說彙總,是道家學派經典著作,與老子》《周易》合稱“三玄”。《莊子》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、藝術、美學、審美觀等,其內容豐富,博大精深,涉及哲學、人生、政治、社會、藝術、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。《莊子》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,更是文學、審美學上的寓言傑作典範。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,接着往下看吧。

《盜跖》出自《莊子·雜篇》,“盜跖”爲一人名,指稱一個名叫跖的大盜,本篇以人物之名爲篇名。《盜跖》內容的中心是抨擊儒家,指斥儒家觀點的虛僞性和欺騙性,主張返歸原始,順其自然。

《莊子·雜篇·盜跖》(3)

孔子再拜趨走,出門上車,執轡三失,目芒然無見,色若死灰,據軾低頭,不能出氣。

歸到魯東門外,適遇柳下季。柳下季曰:“今者闕然,數日不見,車馬有行色,得微往見跖邪?”孔子仰天而嘆曰:“然!”柳下季曰:“跖得無逆汝意若前乎?”孔子曰:“然。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。疾走料虎頭,編虎鬚,幾不免虎口哉!”

哲學名作《莊子》:雜篇·盜跖(3)原文及白話譯文

子張問於滿苟得曰:“盍不爲行?無行則不信,不信則不任,不任則不利。故觀之名,計之利,而義真是也。若棄名利,反之於心,則夫士之爲行,不可一日不爲乎!”滿苟得曰:“無恥者富,多信者顯。夫名利之大者,幾在無恥而信。故觀之名,計之利,而信真是也。若棄名利,反之於心,則夫士之爲行,抱其天乎!”子張曰:“昔者桀、紂貴爲天子,富有天下。今謂臧聚曰:‘汝行如桀、紂。’則有怍色,有不服之心者,小人所賤也。仲尼、墨翟,窮爲匹夫,今謂宰相曰‘子行如仲尼、墨翟。’則變容易色,稱不足者,士誠貴也。故勢爲天子,未必貴也;窮爲匹夫,未必賤也。貴賤之分,在行之美惡。”滿苟得曰:“小盜者拘,大盜者爲諸侯。諸侯之門,義士存焉。昔者桓公小白殺兄入嫂,而管仲爲臣;田成子常殺君竊國,而孔子受幣。論則賤之,行則下之,則是言行之情悖戰於胸中也,不亦拂乎!故《書》曰:‘孰惡孰美,成者爲首,不成者爲尾。’”

子張曰:“子不爲行,即將疏戚無倫,貴賤無義,長幼無序。五紀六位,將何以爲別乎?”滿苟得曰:“堯殺長子,舜流母弟,疏戚有倫乎?湯放桀,武王殺紂,貴賤有義乎?王季爲適,周公殺兄,長幼有序乎?儒者僞辭,墨子兼愛,五紀六位,將有別乎?且子正爲名,我正爲利。名利之實,不順於理,不監於道。吾日與子訟於無約,曰‘小人殉財,君子殉名,其所以變其情、易其性則異矣;乃至於棄其所爲而殉其所不爲則一也。’故曰:無爲小人,反殉而天;無爲君子,從天之理。若枉若直,相而天極。面觀四方,與時消息。若是若非,執而圓機。獨成而意,與道徘徊。無轉而行,無成而義,將失而所爲。無赴而富,無殉而成,將棄而天。比干剖心,子胥抉眼,忠之禍也;直躬證父,尾生溺死,信之患也;鮑子立幹,申子不自理,廉之害也;孔子不見母,匡子不見父,義之失也。此上世之所傳、下世之所語以爲士者,正其言,必其行,故服其殃、離其患也。”

哲學名作《莊子》:雜篇·盜跖(3)原文及白話譯文 第2張

白話譯文

孔子一再拜謝快步離去,走出帳門登上車子,三次失落拿在手裏的繮繩,眼光失神模糊不清,臉色猶如死灰,低垂着頭靠在車前的橫木上,頹喪地不能大口喘氣。

回到魯國東門外,正巧遇上了柳下季。柳下季說:“近來多日不見心裏很不踏實,看看你的車馬好像外出過的樣子,恐怕是前去見到盜跖了吧?”孔子仰天長嘆道:“是的。”柳下季說:“盜跖莫不是像先前我所說的那樣違背了你的心意吧?”孔子說:“正是這樣。我這樣做真叫做沒有生病而自行扎針一樣,自找苦吃,急急忙忙地跑去撩撥虎頭、編理虎鬚,幾乎不免被虎口吞掉啊!”

子張向滿苟得問道:“怎麼不推行合於仁義的德行呢?沒有德行就不能取得別人的信賴,不能取得別人的信賴就不會得到任用,不能得到任用就不會得到利益。所以,從名譽的角度來觀察,從利祿的角度來考慮,能夠實行仁義就真是這樣的。假如棄置名利,只在內心求得反思,那麼士大夫的所作所爲,也不可能一天不講仁義啊!”滿苟得說:“沒有羞恥的人才會富有,善於吹捧的人才會顯貴。大凡獲得名利最大的,幾乎全在於無恥而多言。所以,從名譽的角度來觀察,從利祿的角度來考慮,能夠吹捧就真是這樣的。假如棄置名利,只在內心求得反思,那麼士大夫的所作所爲,也就只有保持他的天性了啊!”子張說:“當年桀與紂貴爲天子,富有到佔有天下,如今對地位卑賤的奴僕說,你的品行如同桀紂,那麼他們定會慚愧不已,產生不服氣的思想,這是因爲桀紂的所作所爲連地位卑賤的人也瞧不起。仲尼和墨翟窮困到跟普通百姓一樣,如今對官居宰相地位的人說,你的品行如同仲尼和墨翟,那麼他一定會除去傲氣謙恭地說自己遠遠比不上,這是因爲士大夫確實有可貴的品行。所以說,勢大爲天子,未比就尊貴;窮困爲普通百姓,未必就卑賤;尊貴與卑賤的區別,決定了德行的美醜。”滿苟得說:“小的盜賊被拘捕,大的強盜卻成了諸侯,諸侯的門內,方纔存有道義之士。當年齊桓公小白殺了兄長、娶了嫂嫂而管仲卻做了他的臣子,田成子常殺了齊簡公自立爲國君而孔子卻接受了他贈與的布帛。談論起來總認爲桓公、田常之流的行爲卑下,做起來又總是使自己的行爲更加卑下,這就是說言語和行動的實情在胸中相互矛盾和鬥爭,豈不是情理上極不相合嗎!所以古書上說過:誰壞誰好?成功的居於尊上之位,失敗的淪爲卑下之人。”

哲學名作《莊子》:雜篇·盜跖(3)原文及白話譯文 第3張

子張說:“你不推行合於仁義的德行,就必將在疏遠與親近之間失去人倫關係,在尊貴與卑賤之間失去規範和準則,在長上與幼小之間失去先後序列;這樣一來五倫和六位,又拿什麼加以區別呢?”滿苟得說:“堯殺了親生的長子,舜流放了同母的兄弟,親疏之間還有倫常可言嗎?商湯逐放夏桀,武王殺死商紂,貴賤之間還有準則可言嗎?王季被立爲長子,周公殺了兩個哥哥,長幼之間還有序列可言嗎?儒家僞善的言辭,墨家兼愛的主張,‘五紀’和‘六位’的序列關係還能有區別嗎?

“而且你心裏所想的正在於名,我心裏所想的正爲了利。名與利的實情,不合於理,也不明於道。我往日跟你在無約面前爭論不休:‘小人爲財而死,君子爲名獻身。然而他們變換真情、更改本性的原因,卻沒有不同;而竟至捨棄該做的事而不惜生命地追逐不該尋求的東西,那是同一樣的。’所以說,不要去做小人,反過來追尋你自己的天性;不要去做君子,而順從自然的規律。或曲或直,順其自然;觀察四方,跟隨四時變化而消長。或是或非,牢牢掌握循環變化的中樞;獨自完成你的心意,跟隨大道往返進退。不要執着於你的德行,不要成就於你所說的規範;那將會喪失你的稟性。不要爲了富有而勞苦奔波,不要爲了成功而不惜獻身,那將會捨棄自然的真性。比干被剖心,子胥被挖眼,這是忠的禍害;直躬出證父親偷羊,尾生被水淹死,這是信的禍患;鮑焦抱樹而立、乾枯而死,申生寧可自縊也不申辯委屈,這是廉的毒害;孔子不能爲母送終,匡子發誓不見父親,這是義的過失。這些現象都是上世的傳聞,當代的話題,總認爲士大夫必定會讓自己的言論正直,讓自己的行動跟着去做,所以深受災殃,遭逢如此的禍患。”

詩詞名句
成語典故
神話故事
傳統文化
古文名著
姓氏文化
歇後語
對聯大全